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交给学生一把概括的钥匙
(育才网 刘洪、曾银)濛濛薄雾,姗姗冬阳,将双福育才中学氤氲成一首湿漉漉的诗。熹微晨光中,王小梅老师的“新闻类归纳概括题应试技巧”专题研讨课在初2018级3班教室娓娓展开。
认识一段文字不算难事,读懂一则材料亦非苦恼,但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就成了学生考场上的老大难题。它着力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一般单独成题,也有结合阅读题进行考查的。本次王小梅老师的专题研讨课主要就从给新闻拟标题的题型入手,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上,王小梅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新闻题的几种常见题型、新闻作品具备的的基本要素以及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唤起学生对新闻这种文体的记忆。随后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将精选的几则新闻作为例题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新闻,尝试着为新闻拟写标题,其间穿插着教师的适时点拨。点拨之余,还有本堂课的“干货”,即此类题型的方法总结:摘取法、提要法和合并法。让学生习有所获,获有妙法。
这是师生共生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新闻知识,发展概括能力;这是学生知识技能共生的课堂,学生已有的新闻知识和在日常应试中的直接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基于旧知识和经验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整个课堂,抛却了表面热闹的“满堂问”,精简了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舍弃了轰轰烈烈的“花架子”,有的是师者相机而动的循循诱导,有的是师生合作搭建的学习环境,有的是情智共生的高效课堂。这就是王小梅老师课堂的魅力所在。
缺乏总结归纳和方法引领的训练收效甚微。好比《庖丁解牛》中的“良庖”和“族庖”,他们未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只知道蛮干,“岁更刀”、“月更刀”,技艺没有得到提升,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与其让学生用初三宝贵的复习时间采用题海战术,不如授之以渔。这堂“新闻类归纳概括题应试技巧”专题研讨课是王小梅老师的智慧,也是初三语文组的智慧。相信集初三语文组全体语文教师智慧,学生定能汲取营养,顺着树根找到树干、树枝、树叶,开出累累繁花。
附上优秀心得3篇:
交给学生一把自信的钥匙
冯尧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
这是这周三听了王小梅老师《新闻类归纳概括题应试技巧》公开课最大的感想,课上,小梅老师针对不同的新闻类型给同学们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1:摘取法—抓导语。摘取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的关键句作为答案。
2:提取法—找准新闻主体。语段内容围绕着这个对象才是真正的"谁"
3:合并法—转换信息,合并同类法。不必赘述相同信息,尽量突出不同信息
每次方法抛出后王老师都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使孩子们不仅了解到有这种法,更能够及时的掌握和灵活的使用它。每一个练习都是王老师从众多中考题中精心筛选出来的,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是应证了一句话:不让学生下题海,老师就得下题海,可见王老师的用心,用情,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语文是生活,是艺术,但语文首先是一门科学,一定有其内在规律和方法,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掌握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犀灵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式是否合理、正确,正影响着我们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本周三咱们语文组齐聚初三·3班,观摩了王小梅老师授讲“新闻类归纳概括题应试技巧”公开课。
王老师从归纳概括题的基本概念讲起,向同学们展示了中考中归纳概括题的几个基本题型,重点落在了我们在回答这几类题的相应的方法上,共归纳了三个,分别是摘取法、提要法、合并法。课堂上,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例题难度逐次加大,方法也根据难度做了相应的总结,在王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同学们解除了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技能和方法。
这堂课接地气,有实效,不仅同学们有所收获,也给了我在教授方法与技巧类课程上良多启发。
语文,需要这样稳稳的幸福
朱劲桦
语文,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充满科学性、规律性的学科。面对纷繁复杂的题目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王小梅老师以新闻类归纳概括题应试技巧为着力点,为我们带来了一节扎实而极富操作性、充实而条理分明的示范课。
王老师先从认识新闻类归纳概括题讲起,继而将常见题型一一梳理,在对这类型的题目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后,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又对已学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回顾。孩子们细心聆听着老师的讲述,时不时微微颔首或对老师报以微笑,从老师标红的幻灯上,记下知识要点。
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王老师更注重孩子们的知识内化和落实过手。课前,王老师为这堂课精心准备了一份助学资料。讲到摘取法,那就立马让孩子们拿起笔去练一练,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再一次加深印象,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到:哦,老师的这个方法真的有效,以后这种题型不妨一试啊!针对不同的题型,提要法,合并法,或者多法连用。在充实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深入,一点点吸收着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的课堂原本就需要这样的扎实、踏实和落实,这几个实不仅是还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规律性,也是对语文不可知论的一种批判与宣战。我们常常走了很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感谢小梅老师,这节课不仅是带给孩子们知识、技巧和
方法,更带给我们观念上的一场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