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于:2011-10-13 00:00:00 访问次数:0次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记《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研活动
重庆育才中学教务处 陈清勇
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课堂成功之处在于“能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口的入口处”。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高速路”即“学生的人生成长之路”;“入口处”即“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和引领学生成长的正确方法”。台湾某中学更是将学校办学理念定为“不要给学生带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诚然,“学生带不动的书包”危害之大,它不仅压坏了学生的身体,扭曲了学生的心理,更是伤害了我们的民族,影响着我们的未来;而“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则更多是在课堂上产生,伴随学生的一生。这不得不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呈现出三种现状,即接力对话式课堂、媒体广场式课堂和自言自语式课堂,对于第一种现状,由于学生准备不足,导致肤浅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多的是一种迎合性的课堂交流和虚假的参与,对于第二、三种现状,学生更是上课无精打采或无所事事,导致目前教与教学的现状“教师以讲代教;学生以听代学,以练补学”,可以说,所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太差所导致的。目前,班级学生差生面大,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差,自主学习不足,预习流于形式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
带着这些困惑,学校教务处组织了育才成功学校部分学科教研组长于4月23日-24日参加了“首届全国区域教育发展与特色学校建设论坛暨初中课程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5月12日经物理教研组长阮享彬联系,教务处又组织了育才成功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教研组长、初一、二年级相关学科备课组长及胡蓉、刘利、陈贵琴、聂家青老师綦江古南中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受到綦江教科所赵所长和古南中学杨校长的热烈欢迎,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惊喜地发现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中小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东庐中学、綦江教改)所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贯彻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新的内涵,即“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学做合一,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于第14周周二、6语文刘利老师(初二、6班);胡蓉老师(初一、6班),周三、1数学邓世华老师(初二、2班);张垂权老师(初一、11班),周四、1英语张长老师(初二、6班);聂家青老师(初一、12班),周四、1物理牟银勇老师(初二、9班)七位老师在相关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圆满地完成了以“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学做合一,小组合作,同伴互助”为特点的“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任务,相关教研组老师全体到堂听课并组织课后交流和研讨,富有成效,执教老师们“身体力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令人感动,这正是今年学术年会主题“在变化中求发展”带给老师们的震撼!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年级组的高度重视,孙朝云副校长、魏蓉副校长、教务处陈清勇副主任、学生处张敏副主任和年级组长王贞萍、张述川、姜永清等分别亲临研究课和教研组交流活动的现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七堂研究课,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以下四大亮点:
1. 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同伴互助效果好,小先生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实践。
2. 教师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教师的课堂调控与驾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大胆尝试把更多的“教师教”变为更多的“学生学”,由学生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学习,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讲出来,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层次与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 都将“生活教育学案”引入课堂教学,通过“预习反馈、课堂展示、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和课堂反馈”等教学环节,让更多的学生上课有事可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基本做到“堂堂清”。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四点启示:
1. 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重在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有效性(包含效率、效果和效益)”,我们必须关注四个学习环节:独立预学(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比重和地位—家长的督促);学案导学(支持学生有效自学的措施与载体—教师的智慧);全程助学(关注点从课堂延展到课前和课后---同伴的互助)和合作促学(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机制与环境—班级的建设)。
2. 生活教育学案之“预习导学”是一种前置性学习任务,即能帮助学生有意义的预习,并非”提前作业”,它应包含“思维的台阶”。学生通过“预习导学”,唤醒概念,联系旧知,联系生活!“预习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和能够的准备,因此要防止学案“习题化”。
3. 课堂教学的变革在于借鉴,要扬长避短,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达成共识: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必须变!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相不相信学生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精彩!
4.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革可以就从“生活教育学案进课堂”做起,各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能够转变观念、引领示范、率先垂范、组织督导,要把它作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新的主体内容来进行研究,这必须由学校的激励措施和配套的教师评价机制。
在此,我大胆的展望两大愿景:
1. 我们的教师有着良好的素质与能力,我们的教研组、备课组都是优秀的团队,只要大家愿干、肯干、坚持干,彰显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教育学案”一定能在育才教师手中实现。
2. 语文组胡蓉、刘利老师,数学组张垂权、邓世华老师、英语组陈清勇、张长、聂家青老师、物理组牟银勇老师等率先尝试了“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包括他们在内的育才老师们能尝到“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