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于:2023-11-25 17:09:00 访问次数:0次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80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凤凰山上写下著名的教育诗篇《创造宣言》,80年后创造教育的硕果已开遍生活教育的枝头......
今天(11月25日)恰逢《创造宣言》发表第80年,让我们一起回溯这篇经典的教育著作,共赏重庆育才中学的创造教育硕果。
打开创造之门 “育”见创新之美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为“万世师表”。细考陶行知的教育,“创造”犹如一根金线,贯穿于他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919年2月,陶行知在《新教育》上发表了题为《试验主义与新教育》的文章,他指出:“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陶行知针对中国传统的旧教育明确提出了教育“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即新教育必须要有发明创造的精神,而发明创造的新教育需要有不断试验的精神。
1933年3月,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发表了题为《创造的教育》的演讲。经过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的不断实践与经验总结,陶行知在抗战时期创办了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第一代校徽
国难当头,外侮内乱,民族危难之际,陶行知于1943年10月13日在凤凰山上写下了著名的教育诗篇《创造宣言》,10月15日下午,陶行知向育才学校指导会宣读《创造宣言》,16日早晨在朝会上他向全体学生宣读,11月25日《创造宣言》发表于《新华日报》第四版。
1943年11月25日《创造宣言》
发表于《新华日报》第四版
育才学校创造奖金办法
创造之苗 扎根生长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为了这个目标,陶行知提出第一步要解放学生创造的“自由”。
育才学校图书馆
1944年12月16日陶行知在《大公报》上发表著名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文中写到:“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认为只有真正将儿童从传统的教育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由此,他提出了“五大解放”,之后他又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中增加了“解放儿童的眼睛”这一条,形成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主张,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孩子们学会手脑并用。
纵观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无论是他开办晓庄师范,还是创立育才学校,创造教育始终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南京晓庄学校犁宫
创造之火 生生不息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创造宣言》被收录进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教版)
80年过去了,重读陶行知先生的经典诗篇,我们仍能从中汲取强大的力量。
《创造宣言》鼓励我们用教育去培养创造之人,鼓励更多人用创造精神去改变世界,为中国的教育开拓新方向。所以《创造宣言》被收入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中。
《创造宣言》被收录进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教版)
创造之花 开满育才
新时期,重庆育才中学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创造教育的理念,强调在生活教育中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生活力、学习力、自治力。
学校紧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数十门创新课程,锻造学生求真、大爱、奉献、创造的品格,助力大国工匠、小科学家的培养。近年来,科创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顶尖科技赛事获奖1000余人次。
“育中华英才,纳世界胸怀”,学校国际教育中心将目光聚焦世界,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国际教育中心在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全球总决赛和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校强基计划工作中心开展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多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北大,获金牌、银牌以及省赛一等奖人数超过百余人。
科创中心导师团队
NOI2023(信息竞赛)决赛获奖师生合影
育才学子荣获2023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全国一等奖并入围全球赛
融合创新,突破壁垒,与世界接轨,陶行知老校长如是,一代代育才人亦如是。创新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每个人都有的种子,我们相信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